?> 【资讯】绿东创客汪晓云观点4——我对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的理解 - 设施园艺信息网 - 设施园艺信息第一门户网站
口号
首页 > 资讯 > 行业新闻

【资讯】绿东创客汪晓云观点4——我对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的理解

源于:北京绿东国创     时间:2019-12-05 16:12 958
      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方针: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。

      一是产业兴旺,乡村如果没有产业,乡村就留不住人,别说是一个小乡村,就是许许多多的城镇、县城、地级市,如果没有好的产业或创新能力,也很快就会走下坡路,经济萎缩,人口流失,城镇衰落。而即便是一个小乡村,只要有好的产业、多产业的支撑,或有较强的创新、创造能力,小乡村也会发展成大都市!中国乡村的发展奇迹有几个典型案例,如浙江的横店、广东的深圳、江苏的华西,这些曾经的小乡村,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,一跃成为中等城镇、大城市、特大城市。所以,乡村振兴把产业兴旺摆在第一位,是直击“痛点”要害的!


      二是生态宜居,无论对于城市或是乡村来说,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,很大程度上关注的是环境,生态好空气就好,空气好才能见到蓝天白云。人们只需关注某地平时的PM2.5就知道该地区的空气与生态治理了。一个地方的生态好,主要体现在绿水青山的大地景观上,植被丰茂、农田翠绿是生态环境的优美呈现。环境没有污染,土地肥沃,水源充沛,才能孕育并呈现优美的生态景观,相反,如果到处山石裸露、垃圾成堆,污水横流,气味熏人,怎么可能形成良好的植被景观与农业产业呢?所以,只有生态优美的乡村,才是宜居宜业之地。乡村要想实现宜居,就得改变原来的开发模式,改变原有的产业形态,一切要围绕恢复与打造优美生态入手,只有把乡村的生态打造好了,山变绿了,水变清了,天也就蓝了,人们的脸上也就有笑容了,幸福宜居的乡村也就回来了!

      三是乡风文明,乡风文明是一个乡村的社会风气与人的精神面貌,体现在村庄的公益事业、环境卫生与乡村治理效果上,体现在村民的衣、食、住、行、娱乐、消遣方式上,体现在尊老爱幼、家庭和美、父慈子孝、邻里和睦的日常生活中。文明乡风维系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乡村社会,是乡村形成、绵延发展的根本。


      中华民族是一个族居民族,一个姓氏迁徙一地,开疆拓土,男耕女织,以农为业,繁衍子孙。一个姓氏家族从最初的一户逐渐发展成一个村落,通常是沿主干路或位于河流的一侧或两侧延伸,或以中心向四周扩沿而形成的村落。我国南北方的许许多多乡村,多以姓氏为名来命名村庄,诸如“杨各庄、崔各庄、马家堡、李家铺、汪家村、张家村、赵家寨、陈家营”等等的村庄地名。


      由单个姓氏发展起来的村落,人口达到百人以上时,以前都会建造家庙、宗祠(也叫祠堂),一来是为了兴办家族私塾学堂,培养教育族人子弟;二来是为了在祠堂中召开族人大会,按照家规、家训管教族人;三是在祠堂中设立祖先牌位,逢年过节祭祀先祖;四是新故高德族人可在祠堂中举丧吊唁等宗族活动。古代的祠堂相当于现代的村委会办公场所、文化礼堂,旧时的村庄治理是靠族人推举的德高望重族长来治理的,政府办事只须通过该村族长对接就可,由族长来发号施令,才能办得又快又顺利。想越过族长去办事是很难办成事的!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宗族,宗族老老少少都听族长指挥安排。

      当今社会,这种家族式治理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。现在是村民自治,村庄的行政管理、议事、处理村民矛盾,是基层村两委会,村庄最高“长官”就是村支部书记和村民主任,是村民中党员代表及广大村民选举产生的。这种村民及党员选举出来的村级干部具有现时代的特征,能够紧跟党的政策、方针走,能高效对接地方政府的各项行政指令,服务乡村老百姓。缺点是对老百姓的号召力不如旧时代的家族族长。因现在不能用“家规、家训”来管教和统一思想。讲的是民主、言论自由,村民更多在乎并主张自己的权利,而不愿去承担村庄治理的相关义务,社会公德、道德观缺失。而古代的家族式治理,族长的权威性是谁也不能撼动的,族长可用族规进行管教与惩罚,族长的指令可以一呼百应,执行效率非常高。


      乡风文明在旧时的族治体制下,似乎风气好,族人较为文明,但对于外姓人士,本族人就会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敌对行为!这对于一个有多姓氏混居的村庄来说,治理起来则是矛盾重重,经常会爆发族群争斗。每个姓氏为了本族利益,在山田界线、过渠灌溉、畜禽侵害、门院路径、孩子打闹等事件中,产生各种纠纷,在争吵中演变成械斗,这种异姓族群之间的斗争,在旧时体制是非常激烈的。闹上官司也是常有的事,这是“旧族治”的一大诟病。


      现代的乡风文明建设,需要把这两者治理的各自优势发挥出来,客服其不利的一面。只有乡村的精神文明搞好了,人们做事的激情才能调动起来,村民的精神境界高了,互相之间就不会为了“针线大小”的利益而争斗,讲公益、讲奉献,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抵制!要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村庄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来抓!只有在文明的乡风引领下,村庄才能形成“一盘棋”的局面,才能构建和谐安居的村庄。

      四是治理有效。村级基层组织对村庄的治理发挥积极高效的作用,村民积极配合,大家安居乐业,矛盾少,纷争少,公益事业人人干,就是治理有效的表证。现在的村级治理体系,乡村干部均有村民代表大会及党员选举产生,这是目前最有效最公正的选举基层干部做法。但由于农村的收入来源靠的是“土里刨食”,收入微薄,村民的利益观很强,谁对我好,给钱多我就选谁。而且还残留旧时的宗族观念,导致一些选举的“非常规”操作。当然,能操控的人不一定是治理村庄的适用人才,不能操控的人也不一定就是适用人才。总之,基层治理面对的是素质参差不齐的老百姓,很难用“秀才理论”来治理,有些时候还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,否则,就是利益大众的事都很难推行下去!


      基层治理是否有效、高效,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执行党的路线、方针政策上,这是对上级政府的工作指示的执行力;其次,是对于乡村综合治理所取得的实实在在效果上。乡村基础硬件设施建设、乡村环境治理、美化是比较容易出效果的,是直观的。而对于乡村扶贫、村民福利、村民之间的利益分割、村民之间的矛盾处理等等的隐形事件的处置,则很难进行科学衡量与界定。无论哪个基层村庄,均或多或少存在着各种矛盾与所谓的“不公”。


      在整体良好的文明乡风影响下,有些矛盾可以得到自然化解,而对于乡风文明建设程度较低的村庄,哪怕是针眼小的利益都会演化成矛盾,甚至产生严重后果。本人觉得,基层治理有效一定是建立在乡风文明的基础上!道治胜于德治,德治胜于管治。

      五是生活富裕。这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,一切是为了实现富裕的生活,富裕就是物质与经济宽裕,要实现生活富裕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家庭及家庭成员的能力与勤劳、俭约的本质,富裕不是靠别人帮助,也不是靠国家和社会赐予!而是要靠每个家庭及个人的努力、奋斗出来的!作为村庄,只能给每个村民提供相同的环境与就业平台,同等享有党和政府的优越政策,要在文明乡风的影响下,自己去勤劳致富,才能实现人人富有、家家富裕。


      村民生活富裕反过来能促进乡村富裕、带动乡风文明建设,孔子说:富而无骄易,贫而无怨难!生活富裕了,人们的心态就改变了,人在穷的时候怨气重、事端多,不顾道德约束,不管手段是否合法。孔子又说:富而好礼者也!生活富裕了,人们也就开始讲究礼节了,懂得互相礼让,懂得感恩,计较也就少了,做事也就规范起来了。乡村社会需要实现的富裕,应该是精神富裕重于物质富裕,精神富裕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,只有实现整体富裕,乡村治理也就容易了!


      所以,笔者认为,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方针提炼得非常到位!产业兴旺能带动生活富裕,生活富裕可以带动乡风文明建设,乡风文明建设可有效提升乡村治理,有效治理可以促进生态宜居的乡村生态与公益事业建设。当然,生态宜居也能很好地促进生态与农业多功能产业的构建,实现产业兴旺,进而实现乡村收入的提升,都是互相关联、互相促进的,把二十字方针关联起来进行谋划与实施,才能构建起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!

上一篇:【资讯】这些项目荣登2019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项目榜单!

下一篇:【资讯】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2024年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遴选工作的通知

京东广告
杂志订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