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> 【资讯】盘活撂荒地 种出“金萝卜” - 设施园艺信息网 - 设施园艺信息第一门户网站
口号
首页 > 资讯 > 行业新闻

【资讯】盘活撂荒地 种出“金萝卜”

源于:北京日报     时间:2022-01-21 09:05 347

在通州区永乐店镇的西槐庄村,20亩撂荒地上建起了阳光大棚,中国农大的科技小院长年驻扎。才一年多,村集体收入就从零增长到了30万元。

西槐庄是京城最偏远的村子之一,出了首都环线高速,还得再赶整整10公里路。

记者采访时,村里正抢收今冬最后一茬儿萝卜。村党支部书记姜学武在大棚间转悠:“15个棚总共收了6万斤萝卜,再加上春夏种番茄,这一年的毛收入有30万元。”

对京郊很多村子来说,30万元算不上大数目。可西槐庄是集体经济薄弱村,前些年一分钱收入也没有,村委会发工资都要靠东拼西借。

爆发式增长是怎么发生的?姜学武说:“这要从流转土地建阳光大棚、种萝卜说起。”

西槐庄黑土肥沃,曾以甜脆无渣的萝卜闻名十里八乡。“三十年前,我们一入冬就拉着板儿车沿街叫卖,就连朝阳区高碑店、常营的人,也吃过西槐萝卜。”一位村民告诉记者。近些年,因为萝卜产量小且未实现标准化种植,难进商超,渐渐销声匿迹,不少菜地撂荒。

思来想去,村里认准了一条新路:流转撂荒地,发展特色农业。

这个消息如鸽子般飞遍了村庄,姜俊友头一个报了名,把自家的两亩地租给村集体,每亩租金为1500元。“年轻时种菜总蹲着,膝盖早就不听使唤了。”姜俊友说,这些年地里只零星种几棵果树,收入寥寥。

整合碎片化土地,西槐庄村共盘活了20多亩撂荒地。2020年8月,时任第一书记带来资金25万元,再加上区镇帮扶,15个大棚拔地而起,抢种了第一茬冷棚萝卜,当年毛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。

更大的改变还在后头。2021年春天,地头建起科技小院,在大棚里安装了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。中国农业大学的两名研究生常驻,从选种育苗、生产种植,再到线上销售,全都一手操持。

高材生种菜能种出花儿来?起初,村民们有点儿不服气。不过他们很快就发现,年轻人种地自有一番门道。

初春,23岁的吴林静绾起长发进了番茄大棚,指导村民整枝。“一枝番茄只保留一个枝,这样才能保证营养供应。”吴林静的标准相当“奢侈”。而正是因为标准化种植,村里首次试种番茄就进账8万元。

村里从前种的是普通豆瓣绿萝卜,种子也大多是自留的。“自留种便宜,但质量肯定不如母代。”吴林静告诉记者,去年秋天,村里从专业机构买来绿如意、七星、紫丹、紫美人等新品种。就拿紫美人来说,一斤种子就要3000元,一个大棚要下七两种。投入翻了好几倍,种出的萝卜自然品质更好。

记者采访时,姜学武来电不断,全是口口相传慕名想买萝卜的人。他礼貌婉拒:“这一季萝卜卖完了,我们今年扩大种植,欢迎您继续支持。”

如今,村里又流转了30亩土地建联排大棚,届时,翻地、播种都能用上小型农用机械了。“将来,我们要围绕特色农产品种植,打造文旅农相结合的产业,比如开发与萝卜相关的文创产品,设计符合市民需求的文娱活动,让更多的市民能够体验、感受乡村之美、乡村之乐。”永乐店镇镇长彭凯泉说。

西槐萝卜的故事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

记者手记

聚合资源走出增收路

在乡村振兴中,西槐庄村走出了一条依托科技赋能、发展特色种植的增收之路。

有效聚合资源,是西槐庄增收的最大经验。一个偏远小村,不但集中了区镇和第一书记的力量,还聚合了高校的智力资源。除了中国农大,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师生也来到田间地头,为萝卜设计包装盒,还直播带货。

西槐庄的萝卜产业眼下红红火火,但镇、村负责人并没有被这场成功的翻身仗冲昏头脑,而是清醒意识到了产业瓶颈:村里没有温室大棚,更没有冷库,春节价高时已是库存空空。

在采访中记者得知,今后,这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将陆续提上日程。此外,镇里还将搭平台,帮助西槐庄村完成商标注册、商品认证、对外宣传、冷链物流等关卡,助力产业长久发展。

上一篇:【资讯】广西田林:冬季大棚春满园 反季果蔬促增收

下一篇:【资讯】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2024年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遴选工作的通知

京东广告
杂志订阅